台媒:台积电被美夺走,留下“八大伤害”******
台湾《中国时报》12月21日文章,原题:台积电“先进制程赴美”对台湾伤害多大?工程师曝八个恐怖影响半导体龙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设厂,台湾约有500名工程师赴美,引发全球关注,网络上更流传“台湾被掏空、美国公然抢劫”等言论。脸书粉专“工程师看政治”直言这波投产对于台湾伤害很大,并列出8点分析。
台积电日前宣布,团队将投资金额增加到400亿美元,除了将增加建造第二个更先进的工厂来制造3纳米制程芯片(预计2026年投产),还会将现有的5纳米厂增加设置4纳米制程芯片,而这也会将台积电目前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投资金额从120亿美元大幅增至约400亿美元,这不仅是亚利桑那州史上规模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案,也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之一。
“工程师看政治”脸书粉丝专页20日以“台积电3、4纳米厂被带去美国的伤害有多大”为题发文,列出赴美对于台湾及台积电的八大影响:
一、直接流出的投资金额高达1.2兆台币。
二、人才被夺走,首批工程师赴美将有1000人,到2023年末人数预计翻倍。
三、这2000人的家庭与其后代总计3000到6000人,他们的消费以及未来的研发劳动力,很可能大多会留在美国。
四、相关供应链厂商外移,会造成大约5000个工作机会流失。不外移的,也会增加额外的营业成本。
五、台积电未必能如预期守住商业机密,因为身在敌营又领取对方补助,美国只要一纸禁令或停止付钱,台积电立刻就会大失血。
六、台积电将面临Intel当地的挖角竞争。
七、美国制造成本会高出50%以上,台积电的盈利必会受到影响,我们流失的对应税收将会贡献给美国。
八、高阶芯片厂被夺,硅盾减损,也连带降低台湾岛的防务地位与能力。
“工程师看政治”直指“未来损失的金额,远不止那1.2兆,失去的人才也不只是飞机载去的那些。美国巧夺台积电,无论说辞如何润饰,都是一个世代的、天文数字的资产掏空”。最大的灾难都是慢慢发生、慢慢侵蚀,“透过媒体包装/认知作战深入骨髓,人们无知无觉地被掠夺,资产一天一天消逝。今天的一切2013年就埋下种子,2016年开枝散叶,2020年守成,如今高歌收割果实”,“不管怎么看,在美国推手之下,台湾一天天被削弱,一步步往战火前进”。(作者林昀萱)
年内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令”,基金经理为啥“有钱不赚”?******
自2月2日起,去年股基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519185)暂停大额申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Wind数据显示,其下属分级基金万家精选A曾在2022年以35.51%的年内表现拿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第四名,同时是偏股混合基金细分类型的冠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限流”,宣布暂停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基金限购大多数是为了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未来会越加常态化,建议投资者做好投资规划,理性选择合适的投资时点。
“冠军基金”迎来限购
日前,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万家精选将于2月2日起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两类份额投资限额均定为不超过100万元。该基金正是由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黄海管理。
在板块轮动以及行情震荡的2022年,黄海管理的产品拿下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榜的冠亚军,这一“霸屏”表现也让他的一举一动获得市场关注。而此次被暂停大额申购的万家精选A曾在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榜中排名第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万家精选A、C今年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95%、5.89%。从基金规模角度来看,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该产品的基金规模合计为9.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对于基金产品“限购”的原因,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基金进行申赎限制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限购”往往是为了主动控制规模,以避免大笔资金涌入稀释投资收益。
他认为:“这其实和市场时机、本身产品的特征以及团队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短时间内申购的资金太多的话,基金规模增加过快,有可能会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会影响产品的管理质量。”
“我们对规模比较平常心,会用更长远的视角去做长期正确的事情。”黄海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谈到对规模的看法,“规模太大的确会对调仓有一些冲击。从持有人利益优先的角度,我们没有过于追求规模。”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资管市场足够大,如果规模大了也会根据规模调整自己的策略,慢慢去分散。“现在的集中也是阶段性的,熊市阶段没有那么多好的选择,但是当市场转好,我们还是会选择更多优质标的分散配置。”黄海说。
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出“限购令”
2023年以来,随着市场行情逐渐回暖,市场交易情绪也有所上涨,有多只基金产品选择“限流”,陆续发布公告实施大额限购举措。Wind数据显示,以暂停申购起始日为基准,截至2023年2月2日,有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暂停大额申购。
其中,限购次数最多的是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今年已经发布了三次“限购令”。公告显示,招商核心竞争力自2月1日起限制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限制定期定额投资金额为1万元。
这是招商核心竞争力成立以来第四次宣布限制大额申购。在此之前,该产品曾在2022年10月19日、2023年的1月11日及1月16日分别公告“限购”10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据渠道人士透露,规模增长较快是招商核心竞争力多次限购的主要原因,该产品的规模目前已在百亿元上下。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的合计规模从发行时的7.54亿元上涨至2022年底的61.75亿元。
这也意味着,截至目前,招商核心竞争力虽成立不足一年,但规模增长12倍有余。事实上,朱红裕在最新四季报中也坦言,“本产品在2022年三季度末曾因大额申购,仓位有较大幅度摊薄”。
而如此受投资者青睐的原因或许是缘于产品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招商核心竞争力成立于2022年4月,彼时恰逢A股筑底反弹之时,截至2022年底,招商核心竞争力A、C年内回报分别为47.77%、46.96%。
除此之外,记者查阅公告时发现,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也同样宣布限制大额申购。例如,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限制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田文舟、郑澄然管理的广发成长新动能混合自1月19日起,限制申购金额不超过1万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在上述“限购”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中,2023年开年以来皆斩获正收益,其中有29只产品的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超过5%,占比近六成,包括5只年内业绩超过10%的基金产品。
具体而言,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日,招商量化精选A/C今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1.67%、11.61%;长城双动力A/C的年内回报达11.05%、10.99%;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年内累计表现达10.18%。
谈及上述基金限购的现象,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绩优基金限购大多数是为了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可以通过“限流”避免规模过快增长对业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保证业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该公募人士也指出,“有些投资者看到这只产品业绩上涨,可能就会大额买入,但业绩并不一定会一直保持领先,可能会存在阶段性追高的风险,限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追涨杀跌。”在他看来,基金限购的现象,未来会越加常态化,建议投资者做好投资规划,理性选择合适的投资时点。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